林獻堂,名朝琛,諱大椿,號灌園,字獻堂,出身霧峯林家頂厝系,頂厝支系中5位堂兄弟(紀堂、烈堂、獻堂、澄堂、階堂)各自都在家族中貢獻一己之力,團結互助一榮俱榮,而身為當時同輩中的主要領導者,林獻堂傳承父親林文欽之身教言傳,以及所受的新舊思想教育衝擊,不僅保有霧峰林家在地方上,樂善好施、濟弱扶貧的作為,另一方面更積極引進新知、藉由平民教育、文化啟蒙改良社會風氣,並於政治上爭取發聲,建立民族自信與尊嚴,因此,成為當時期最知名、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。
「林獻堂博物館」於2018年成立於霧峰林家花園(萊園‧明台高中校園內),主要收藏展示包括林獻堂先生與其子林攀龍先生遺留的墨寶、手稿、圖畫、照片、檔案、文獻、明信片等,以及獻堂先生與當時文人往來的記錄,以及與林獻堂相關的活動照片與資料,如櫟社、一新會、夏季學校、台灣議會請願運動、讀書會,《台灣民報》及林獻堂父子參與其他活動照片等。
每一項收藏都十分珍貴,林獻堂一生經歷清末、日治與民初(1881年10月22日-1956年9月8日),他受梁啟超啟發,以非武力運動爭取臺灣自治的道路,成為日治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臺灣議會民主運動者,1922年親赴東京請願,推動臺灣住民透過選舉設立立法權和審核預算的議會(本項請願運動自1921-1934前後15次,以失敗告終);並曾在新民會、臺灣文化協會、臺灣民眾黨、臺灣地方自治聯盟等社會政治運動組織中扮演重要角色,也長年致力於臺灣地方自治之推行;在教育事業與霧峰林家紀堂、烈堂等同輩兄弟一起出錢出力促成台中中學校(台中一中前身),後並在霧峰成立萊園中學,演變為現今的明台高中。
博物館中收藏的真跡手稿中,最為知名的是林獻堂的日記──《灌園先生日記》,據說獻堂先生日記行文條理分明,十分理性,原因是他習慣於前一天睡前將當天預記錄的事情先寫下大綱草稿,翌日晨起再把日記完成,經過一夜的沉澱,去蕪存菁;此外還有與林獻堂約略同時期的文人書畫,如梁啟超、徐悲鴻、莊太岳、傅錫祺、杜聰明的書法作品,台灣早期本土畫家陳慧坤、郭雪湖、楊啟東的畫作。透過《灌園先生日記》的紀錄,也不難看出林獻堂和許多當代文人、書畫藝術大家有往來,並多有贊助。
林獻堂博物館同時還有展示當時霧峰林家的珍稀生活照,所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、家具、男女服裝與飾品、時鐘等;還有明台中學林芳媖董事長個人多年來的收藏品,包括家具工藝、服飾配件、琉璃、瓷器等。
每一件展出的相關史料文物都可替當年發生的故事說話,讓每個參觀者透過他的眼與心,勾畫一部他所知道的林獻堂傳記,也讓大家更認識當時代的文化工作者風貌;至於那些精美的器皿、服飾與家具,也大大提升自己的生活美學……霧峯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值得細細參觀品味。
地址:霧峰區萊園路91號
電話:04-23391761
營業時間:星期一~星期日早上8:30 - 下午5:00